Site Network: um_bloggers | imagebank | videoworks | essence | business home

Welcome to the official blog of Uncle Ming's Gallery

I have always been among those who believed that the greatest freedom of speech was the greatest safety, because if a man is a fool the best thing to do is to encourage him to advertise the fact by speaking. (我以為讓愚蠢的人自暴其醜, 正是最大之言論自由所以是最安全的主因)

WOODROW WILSON (編輯組譯)


愚智談 WiStupiDialogue 



tea house

文化茶寮系列

Culture Jabber Tea House


2.19 辨真假 4
  Truth 4

流言背後的真相


<1> <2> 3
亦愚 & 若智
25/4/2015
註: 以下談話內容, 純屬作者個人意見,有關法律規定屬專 業知識部份,不能視為具法律效力之意見,有疑問請自行向具專業操守之專業顧問查詢

免責條款 DISCLAIMER


愚:前輩,你上次分析《窮頂之下》的內容及結論時,有一些無法在傳媒上看到的論點,前輩原來是很強的流言終結者,在談西方文明前,我想再就另一個網上流言作一些分析,可以嗎?

智:説來聽聽。

愚:網上有言論説六十年代初期自然災害那幾年餓死了三千萬人的言論,我知道前輩甚至有切身經驗,你能説是真還是假嗎?

智:這個説法最初是出自一些具有強烈政治立場的人士,沒有多少人理會,但九十年代後,一些知識份子開始對這個問題關注起來,例一位前內地官媒記者以 一人之力,四處查訪一些重災區,再用他本人發明的一些公式,得出三年死人三千萬的結論,出版成書,一些人如獲至寶,輾轉相傳,特別是得到一些平常人覺得較 為超然持平的學者給予背書後,便儼如成為已核實的證據,言論再被互相引用,一個不科學及並無堅實依據的推論,便恍似是鐵般事實一樣,一般人不會仔細查證, 便信以為真。謠言止於智者,如我所説,智者不單有學識,還要有學問,即懂得尋根究柢問問題。

愚:讓我想想,六十年代,如果三年餓死了三千萬人,即是每年死了一千萬,那時人口是五億多人,那是每十多二十人便有一人餓死,那是很驚人的數字呢!慢著,八年抗日戰爭,也不過死去二千五百萬至三千萬人,如果有那麽高的數字,會有什麽樣的現像呢?

智:差不多了,根據社會學研究顯示,人際網絡內有較密切關係的人士約為四人,間接一點約為二十人,即使在西方社會中以小家庭為主,意味著每一個人喪 生,平均會對四個人有直接影響,那些應是家庭成員,對其他的親人及朋友,也達二十多人;在當時的中國社會,未有生育計畫,家庭的成員比現在多,十個八個兄 弟姊妹是平常事;三千萬人,是當時人口的5至6%,也相當於每15至20人中有一個餓死,你能想像是什麽情況嗎?是每一至二個家庭便有人口折損,從抗日戰 爭經驗中,我們自己,親戚,朋友及同學的家庭,便有這樣的情況,我大部份的親戚朋友,在抗日時間都有人口折損。但在那段災難期間,無論城或鄉的親戚朋友, 生活雖然艱難,捱餓是正常,但就沒有聽過什麽餓死的;再退一步説,如果受災區集中在某些省份,不包括我所認識的親友,那麽這些省份的死亡率豈不是更高,那 受影響的家庭便更多,無論如何,也不會只有十來個知識份子發聲了,很多附和者甚至太年青,根本沒有親身經歷;所以當我聽到這數字時,只覺奇怪,但略看了一 些內容及立論的依據後,便只能説是另類的假大空,從沒有當成一份嚴肅的研究報告。

愚:那究竟是真還是假呢?

智:如果真要判斷真假,我沒有這個能力,在內地,最少的二百多萬到最多三千萬的估計,相差逾十倍,在百度可看到,並非不能討論的禁區,但可能是個永 遠無法得知真相的災難。只是書的內容不能説服我相信他的結論。年紀較大,曾親身經歷那段艱難時間的,得承認部份內容令人傷感及引以為鑑,飢餓的感覺,至今 仍揮之不去,我相信很多訪問內容大致是真實的,如果沒在那些不科學的結論和大膽假設得出的數字,不失為感人的報導文學作品。説他不科學,是因為取樣具選擇 性,走訪重災區然後將數字放大成全國數字,如何會準確?用沙士做例子,你訪問重災區淘大花園,然後將淘大花園E 座的死亡率當成成全港四千幢樓宇的死亡率,那我們便會得出數以萬計的死亡人數,把死亡數字放大了幾百甚至幾千倍。這種取樣法是沒有任何統計學理論支持的。

愚:前輩,我想,人口增減,總該有個官方數字的,那不是就很清楚嗎?

智:唉,當年距離內戰和韓戰不過是7至8年光景,而韓戰簽的是停戰協定而非和約,即是南北韓其實仍在戰爭狀態,而另一火藥庫是越南,已處於爆發狀 態,加上受到政治和經濟的孤立,蘇聯趁機提出還債來迫使中國對它順服,所以當時的內地,根本就維持在半戰時狀態,在糧食生產受天災和政策失誤的影響減少 下,還要「深挖洞,廣積糧」,為對付外軍隨時入侵作備戰準備,吃的糧食都是貯了幾年的舊糧,新的都貯起來,一些則用來償債,一切較次要的民事政府服務或活 動都不能如常進行,就像現時中東和非洲處於動亂的國家,全面準確的人口普查很難進行,當年的通訊和統計硬件不及現在,如何可以有準確可靠的統計資料。現時 關於當時社會各方面的宏觀數據,都是各師各法得出的粗略估計。下面是維基上1950年至2014年的中國人口數字,算是較有認受性的資料,從那幾年的數字 看,你能看到什麽嗎?

Table of births and deaths 1950–2014

Year
Average population (x 1000)Live birthsDeathsNatural changeCrude birth rate (per 1000)Crude death rate (per 1000)Natural change (per 1000) Total Fertility Rate
1950546,81520,232,0009,843,00010,389,00037.018.019.0
1951557,48021,073,0009,923,00011,150,00037.817.820.0
1952568,91021,050,0009,671,00011,379,00037.017.020.0
1953581,39021,511,0008,139,00013,372,00037.014.023.0
1954595,31022,604,0007,846,00014,758,00037.9713.1824.79
1955608,65519,842,0007,474,00012,368,00032.6012.2820.32
1956621,46519,825,0007,085,00012,740,00031.9011.4020.50
1957637,40521,691,0006,884,00014,807,00034.0310.8023.23
1958653,23519,088,0007,826,00011,262,00029.2211.9817.24
1959666,00516,504,0009,717,0006,787,00024.7814.5910.19
1960667,07013,915,00016,964,000−3 049 00020.8625.43−4.57
1961660,33011,899,0009,403,0002,496,00018.0214.243.78
1962665,77024,640,0006,671,00017,969,00037.0110.0226.99
1963682,33529,593,0006,851,00022,742,00043.3710.0433.33
1964698,35527,334,0008,031,00019,303,00039.1411.5027.64
1965715,18527,091,0006,794,00020,297,00037.889.5028.38
1966735,40025,776,0006,494,00019,282,00035.058.8326.22
1967754,55025,625,0006,361,00019,264,00033.968.4325.53
1968774,51027,565,0006,359,00021,206,00035.598.2127.38
1969796,02527,152,0006,392,00020,760,00034.118.0326.08
1970818,31527,356,0006,219,00021,137,00033.437.6025.83
1971841,10525,780,0006,157,00019,623,00030.657.3223.33
1972862,03025,663,0006,560,00019,103,00029.777.6122.16
1973881,94024,633,0006,209,00018,424,00027.937.0420.89
1974900,35022,347,0006,609,00015,738,00024.827.3417.48
1975916,39521,086,0006,708,00014,378,00023.017.3215.69
1976930,68518,530,0006,747,00011,783,00019.917.2512.66
1977943,45517,860,0006,482,00011,378,00018.936.8712.06
1978956,16517,450,0005,976,00011,474,00018.256.2512.00
1979969,00517,268,0006,018,00011,250,00017.826.2111.61
1980981,23517,868,0006,221,00011,647,00018.216.3411.87
1981993,88520,782,0006,321,00014,461,00020.916.3614.55
19821,008,06521,260,0006,653,00014,607,00022.286.6015.68
19831,020,18018,996,0007,223,00011,773,00020.196.9013.29
19841,034,75018,022,0006,890,00011,132,00019.906.8213.08
19851,045,32021,994,0007,087,00014,907,00021.046.7814.26
19861,066,79023,928,0007,318,00016,610,00022.436.8615.57
19871,084,03525,291,0007,285,00018,006,00023.336.7216.61
19881,101,63024,643,0007,315,00017,328,00022.376.6415.73
19891,118,65024,140,0007,316,00016,824,00021.586.5415.04
19901,135,18523,910,0007,570,00016,340,00021.066.6714.39
19911,150,78022,650,0007,710,00014,940,00019.686.7012.98
19921,164,97021,250,0007,740,00013,510,00018.246.6411.60
19931,178,44021,320,0007,820,00013,500,00018.096.6411.46
19941,191,83521,100,0007,740,00013,360,00017.706.4911.21
19951,204,85520,630,0007,920,00012,710,00017.126.5710.55
19961,217,55020,670,0007,990,00012,680,00016.986.5610.41
19971,230,07520,380,0008,010,00012,370,00016.576.5110.06
19981,241,93519,420,0008,070,00011,350,00015.646.509.14
19991,252,73518,340,0008,090,00010,250,00014.646.468.18
20001,262,64517,710,0008,140,0009,570,00014.036.457.58 1.22
20011,271,85017,020,0008,180,0008,840,00013.386.436.95
20021,280,40016,470,0008,210,0008,260,00012.866.416.45
20031,288,40015,990,0008,250,0007,740,00012.416.406.01
20041,296,07515,930,0008,320,0007,610,00012.296.425.87
20051,303,72016,170,0008,490,0007,680,00012.406.515.89 1.33
20061,311,02015,840,0008,920,0006,920,00012.096.815.28
20071,317,88515,940,0009,130,0006,810,00012.106.935.17
20081,324,65516,080,0009,350,0006,730,00012.147.065.08
20091,331,38016,150,0009,430,0006,720,00011.957.084.87
20101,337,82515,920,0009,510,0006,410,00011.907.114.79 1.18
20111,344,13016,040,0009,600,0006,440,00011.937.144.79
20121,353,82116,350,0009,660,0006,690,00012.077.144.93
20131,360,72016,400,0009,720,0006,680,00012.087.164.92
20141,367,82016,870,0009,770,0007,100,00012.377.165.21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mographics_of_China

愚:根據資料,在60年出現了負增長,在59和61是反常地低的增長率。

智:負增長説明死亡率高於出生率,再看細項,果然發覺死亡數字高於出生數字,常人的想法,高出正常的死亡人數便是非自然死亡,這亦與我們的經驗相 符,當時大部份人都吃不飽,營養不良,身體較弱或有長期病患的便更易發病而身亡,按這個計算,那三年的非自然死亡最高可能是一千至千三萬,以百份率來説是 每年平均增加了接近1個百份點或千份之八至十,由於人口基數大,50年代的自然死亡人數每年都是約1.8%,已近千萬,這1個百份點的增加已令三年總死亡 人數增加了一千多萬或平均每年4百萬,增加了一半以上;不看原有自然死亡人數和比率,表面上一千多萬很驚人,但如果以相同比率代入香港的7百萬人口計算, 便相當於從原有自然死亡人數12.6萬升至20萬人左右,多了7萬多人,便沒有那麽驚嚇。而且,説是餓死還是有爭議的,因為營養不良而令身體健康處於臨界 狀態的老弱及長期病患者無法延壽,算是餓死還是病死,醫學上也未必可以説得清楚,作者的父親,便被人懷疑患有長期病患並以七十高齡離世,在當時已算是高 壽,作者則堅持説是餓死,故被質疑是誇大其辭。

愚:但無論如何,如果香港有一年又原有自然死亡人數12.6萬升至20萬人左右,也是驚人的!現代社會怎能讓這事發生?

智:對,現代社會絕不能讓這事發生?但世界上一些地方出現天災人禍,國際救災的機制也未能百份百顧及,更何況五六十年代的內地。這些多出的死者,還 有很多是無依無靠的獨居者或弱能人士,沒有親人照應支援,不要説內地,在香港甚至西方的 戰後社會,當時也有這類弱勢社羣,遇上天災,同樣會失救,東華三院的成立,其中一個工作,便是做義莊,即是收拾街上、寮屋或貧民區內無人認領的死屍,這些 令人心傷的社會現像,到60甚至70年代還很普遍,把香港「那些年」描述成人間天堂盛世的人士,用心險惡可想而知。最後一點,不知你有沒有發現,就是不要 單看那三年,如過用五年或十年做一個段落,正如看金融市場走勢有分短、中和長期,例如分為49-54, 55-59, 60-64, 65-69等四個時段。

愚:唔,那有點奇怪,如果用五年一段做比較,那是沒有大分別的,因為62和63年反常地增加,比五十年代還要快。

智:那我告訴你一些可能原因吧,作為親身經歷那時代的人,有責任說說出事實,人口統計,有賴完善的戶籍制度和相對穩定的居民,在一些條件惡劣的地 區,居民都逃向一些條件比較好的地區,沿海地區,特別是鄰近港澳的,便設法走到週邊國家,這些逃荒的流動人口便失去聯絡,情況穩定後,才恢復登記,否則無 法解釋為何天災那結束前一年,民眾便立即預知並努力造人,而且補回原有折損的數目;就算今天的人口普查,也只是十年一次,中間的中期調查用抽樣方法推算,所以這些統計數字確實有相當的誤差,又於失聯人口或偷渡者可能計任人口 折損中,死亡人數會偏向高估居多,事實可能永遠無發弄清楚。當然,得要強調,這些由天災,政策及外 在人為因素做成的災難,是無人願意看到的,除了敵對陣營,更沒有人會主觀希望製造一場這樣的人禍,吸取教訓,在自身能力範圍內發揮更佳的救災應變能力,盡 力減少傷亡是應有的態度。

愚:那麽按這個人口變化數字,死亡人數三年約多出之前約一千多萬,怎麽又變了三千萬呢?

智:作者及他的支持者,顯然有誇大數字的企圖。為了證明他用局部重災區數字擴大計算出來的數字正確,作者發明了一條「大膽」的計算方程式,就是以 50年代的2%弱的平均人口增長數目減去那幾年的人口增長數目,計算得出的少增加的人口便假設為非自然死亡,然後再將非自然死亡解讀為餓死,由於那幾年人 口出生率大幅減少,這種計算法,等如將那些沒有出生的人也算進了非自然死亡,結果1千2百多萬便暴增成3千萬。打過譬喻,按作者的創造性算法,本地在97 至03年間因金融風暴及沙士令出生率比正常大幅下降的淨額,也可算是非自然死亡,換言之,這些未出生的人口,也大可説是死於沙士的其中一部份了;在香港, 由於幼童人口減少,更出現殺校,這些多出的學位,也可説成是非自然死亡的佐證。同理,按這個邏輯計算清末至抗戰前的非自然死亡人數便更為驚人,清末 1911年時有4億5千萬,49年內戰結束也不過5億4千萬,30年才只有9千萬人口增長,保守一點,不計8年抗戰和2年內戰那10年,20年按2%弱的 複式增長率,應是累計48%或2億2千萬左右(1.02^20=1.48),但實際只有不足9千萬人的增長,即使再減去那2千多3千萬的戰時死亡人口,也 有1億或每年平均5百多萬(以20年攤分計算)不足之數,難道也算是非自然死亡嗎?這又要入誰的賬?事實上,清末民初的三十年間,確實發生多此導致死忙以千萬計的饑荒,《劍橋中華民國史》記載了11起大規模飢荒,下面六個是較嚴重的:

  1. 1920-1921年華北四省區大饑荒:估計死1000多萬人,災民3000萬 

  2. 1928-1930年北方八省大饑荒:估計死1300多萬人。  

  3. 1934年全國大旱災,導致飢荒,估計餓死過600萬人。

  4. 1935年川甘大饑荒:成都盆地各縣都是災區,受災人口大約3700餘萬。估計四川、甘肅等地餓死人口逾千萬。

  5. 1942年中原大饑荒,估計餓死過300-500萬人。

  6. 1946和1947南方大饑荒:兩年間僅粵桂湘三省就餓死了1750萬人。


由於不知版權狀況,我不提供鏈接了,劍橋中國史系列是不錯的參考書,裡面的內容沒有那麼天馬行空。據出生在中國的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JohnLeighton Stuart)估計,1949年以前近三十年,中國平均每年有300-700萬人死於飢餓。Lillian M. Li 在《Fighting Famine in North China: State, Market, and Environmental Decline, 1690s-1990s》一書中,有一個跨越300年的概覽,全面比較之下,更可反過來説是社會環境總計改善了而非惡化 了。只要有中學程度的統計學知識及推理能力,都知道作者這樣推算是難以令人信服的,但部份人未曾親身經歷,又沒有細心思考,甚至只憑别人引述,便信以為 真;要知到生存條件是不是改善了,其實看中長期的人均壽命及死亡率更能反映客觀事實:

人口預期壽命的國際比較

1900年   
1950年  
1975年   1999年 2011年
中國 24 35
65
71 73.5
香港
---
---
73.4
80.4
83.4
西歐 46 67 73 78 ---
美國 47
68
72
77 78.5
日本 44
61
74
81 83.4
俄國 32
65 68 66 68.8
印度 24 32 50
60 65.4
非洲 24 38 47
52 ---
拉美 35
41
51 69 ---
世界 31
49 59 66 ---

清末至戰後的人均壽命只是二三十左右,現在已是七十多;死亡率由50年的3.7%降至2014年的1.237%,這又代表了甚麼?人可以有不同立 場,但保持客觀公正是基本個人操守,否則只會破壞自己誠信。除了維基百科,下面亦有一個網站可以找到較完整的人口數據,包括整個20世紀,便能印證我的說 法:

http://www.populstat.info/Asia/chinac.htm

愚:咦,前輩不説,我倒沒想到將這算法應用到其他年代,互相對照,那確是有極大的謬誤,難道就沒有人反駁嗎?

智:當然不是,對三千萬非自然死亡之説,其實有不少學者及網民提出挑戰,一些以個人經驗為證,例如我前面説的自身經驗,這個同樣以偏概全,不夠説服 力,但一些提議以網上論壇已登記參與者即時做調查,因為參與者來自全國,而且在事前已加入論壇,沒有可能為這次突然而來的調查造假,較符合隨機抽樣的原 則,我追蹤了一段時間,結果千多人中,大都是沒有確實回應,遠較5至6%的比例少,其實也印證了我的推論,一些死者的健康狀態在臨界狀態,家人沒有當是餓 死,另外一些死者都是無依無靠的獨居者或失聯者,故此沒有家人報數。對作者的數據和計算公式,一些學者亦要求公開對質,作者被迫作了一些修訂,但拒絕收回結論,最 後公開聲明對質疑不再作回應,掛了免戰牌。

愚:前輩,你説的是非自然死亡,然後作者再解讀成餓死,經過質疑後,宣佈罷戰,本來應該告一段落的,然而我想大膽的再問一個問題,但不知前輩願不願意回答,為何後來在網上更變成殺人三千萬的説法呢?

智:我不敢肯定,但在一些較偏激的年青人論壇,這個説法便不斷被複述,説者沒有引述出處,便當作是已核實的事實,這便是流言可怕之處。以我們的年 紀,對這些遠離知識,常識和經驗的流言,只會一笑置之,在漢賊不兩立的年代,造謠和抹黑是必然的文宣手段,但群眾的取向,還是憑常識和經驗,任何人不得不 承認,歷史結果便是取向的證據,特別是強弱互易的情況,一個原來處於強勢的集團被一個原來處於弱勢的集團擊敗,必然有現實理由的。但隨著時間過去,一些歷 史事實,很多時便會被扭曲再扭曲。如果我們那些老一輩曾確實經歷過那段災難時期的人也離世後,歷史的真相,大有可能被擁有話語權(discourse power)的一方掩蓋了。

愚:話語權不是理所當然在官方手上嗎?

智:在互聯網的年代,真實的話語權不一定向法定的權力傾斜,往日的年代也是,中國古代已有曾參殺人的典故,宋明清朝的黨爭,也不由當權一方掌握,西 方近代的弋培爾,則是人為操控輿論的理論及實踐者,在今天的政治博弈中,還在運用,最高明的方法,是將真實資料混入虛假資料中,那便真假難分。而且話語權 還有小局,大局和全局之分,有小局的話語權,未必有大局或全局的話語權;你放眼世界,由小至大,便明白複雜性。

愚:唉,那世上還有什麽可以相信?

智:哈哈,一些被騙得太多的,會因此對任何事物也抱懷疑態度,這是西方所説的犬儒學派,其實也是一種極端主義,沒有了信念,人便是行屍走肉,不健康 的,唯有時刻動腦筋算了。最令老人家失望的,是一位曾在大學任教的評論員,當初的文章,分析及見解,都有獨到之處,我都會一一細讀,可是近年來,不知是什 麽原因,言論越趨偏激,幾年前開始以前述書本為證據,用三千萬人被殺的字眼,在自己的文章內不斷重覆,然後支持者互相引用,已不再註明出處。以一個學者身 份,用如此輕率態度處理嚴肅統計數據,並將一個由多種內外客觀因素造成的災難描述成因執政者主觀邪惡意圖引致的人禍,其實已失去個人原有的公信力,可能應 驗了著名博客及新聞網站主篇 Ezra Klein 的名言~「政治會令精明人也變得愚蠢」 (politics makes smart people stupid),當然,亦有可能是背後有不為人知的秘密議程 (secret agenda)。如果堅持説政策失當引致人口非自然死亡算是他殺(homicide),那我又大可按這套邏輯引申成西方霸權主義是最終殺人兇手的結論呢!

愚:這樣也可以,前輩説來聽聴。

智:首先聲明,你當是一個模擬推理練習好了,但從中便可看到政治辯論的荒誕。正如前述,國共內戰後,由於意識形態之爭,第二年便發生韓戰(內地稱朝 鮮戰爭),初時論者視作兩大陣營的代理人戰爭,但因為南韓兵敗如山倒,美國便以聯合國軍名義直接參戰,幾個月間,將北朝鮮軍隊驅逐至中朝邊境,主帥麥克阿 瑟揚言跨過鴨綠江,大有再來一次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勢,由此導致中國參戰,以二國之力大戰十七國聨軍,將彼此對恃邊界固定在38線,詳情及是非對錯姑且放 下,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便開始以孤立及排擠的方法來對付新成立的中國,六十年代開始再有越戰,在這種充滿敵意的環境下,國民經濟無法通過貿易來改善,還 要時刻備戰,將寶貴資源轉為軍事用途,不能全力作民生建設,這些政策都是被迫出來的,只要看76年中美和解後,中國經濟如何借助三來一補,兩口對外等貿易 活動帶動增長,便知政經孤立的傷害力度有多大,要追究禍因,怎能少了西方國家意識形態鬥爭思維這一份。所以,和則兩利,鬥則互傷,只是一些先進國家底子 厚,傷害較小,承受力亦較高。但二戰後,西方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參與了二百多場的戰爭,代價絕不輕,二戰後布列頓森林會議建立的虛金本位制 (Breton Wood System),在七十年代便因為越戰拖垮了美國的經濟而崩潰,令世界經濟經歷長達十年的滯脹。

愚:哈哈,前輩這樣説其實確有道理,不少評論員説西方國家便是靠政經孤立打敗前蘇聯的,那不就是説明政經作武器是有極大殺傷力的嗎!但他們不是擁有道德理據嗎?

智:有殺傷力便有死傷,即使目的高尚,亦不能不擇手段,Ends do not justify means,何況所謂道德理據,並非毫無爭議。所以説什麽體制落後導致民生困苦,其實並不盡然,因為造成困苦的成因包括來自外界的負面因素 (adverse factors),説到底,意識形態和道德理據很多時不過是一種國家博弈的文宣理據,實踐上便經常出現雙重標準,如果理據確是普世並絕對,雙重標準便不應存在。至 於所謂絕對正確的意識形態,其中包含的種種謬誤,已多次跟你談論過,在國際關係的穹頂下,年青人要學習在意識形態的霧霾中看到事實真像,才能夠是其是,非 其非,而不是在先有立場下作出充滿偏見的判斷,更不能只聽從一兩個意見領袖的言論便不加思索地全盤接受。可惜歷史總以不同的方式重演,新瓶載舊酒,同樣的 災難,正在世界各地重覆地發生,不加以警惕,便會重蹈覆轍,發生在自己的家園中。

愚:謝謝前輩分析,再見。


- 完 -

小傳 Biography

Simswise 若智-
年逾知命,學有所專,長於經濟行政,對社會事務每有深刻獨特見解,然智者千慮,終有一失,智慮愈深,成見愈深;崖岸自高,偏執過度,難免憤世疾俗,所謂好 智不好學,其弊也盪,雖智者亦必有所弊,若智亦即弱智也,尚幸雖悲觀而未失積極.

Simsfool 亦愚
望不惑之年,其父有感東坡先生洗兒歌之言,深信「但 望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功卿」,況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倘時來運到,刞一得之見,己足以功名利碌等身,否則亦樂得逍遙快樂,不若自命才俊之士, 動輒以天下為己任,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故得子即取名亦愚,亦愚果然深得其父神髓,故凡事隨遇而安,無作強求,相信凡存在皆合理.樂觀而欠積極,對若智之言時有質疑, 與若智對話常擦出火花.

編者按: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寄,人之賢愚賤肖,何嘗不是相生相寄,此「大智若愚,大愚若智」,「聖人不出,盜賊無有」之謂也,甚至四位同體,實質一體四面, 旁人所見,可能是抑智示愚,隱惡揚善後刻意示人之一面而已, 故「智愚談」或即「腦交戰」孰智孰愚,二而一,一而二,見仁見智而巳.

culture jab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