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Network: um_bloggers | imagebank | videoworks | essence | business home

Welcome to the official blog of Uncle Ming's Gallery

I have always been among those who believed that the greatest freedom of speech was the greatest safety, because if a man is a fool the best thing to do is to encourage him to advertise the fact by speaking. (我以為讓愚蠢的人自暴其醜, 正是最大之言論自由所以是最安全的主因)

WOODROW WILSON (編輯組譯)


1. 資科人看世界之5


技術何價

無極 PoleZero


註:  以下內容, 純屬作者一般個人意見,不能視為有法律約束力之專業意見,凡涉及如投資、法律、會計、建築或醫療等受法律規管行業之專業問題,如有疑問請自行向具專業操守 之相關專業顧問或從業員查 詢

免 責條款 DISCLAIMER



-14/8/2010

資科界紅人真正身分是市場營銷專家

年青時選擇讀理工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覺得科技了不起,實實在在的,有一技傍身,就不愁沒有工作,心裡瞧不起文科,虛無飄渺,那知一入 科門深似海,搞理論科學研究的,就只有最頂尖的極少數,而且寂寞得很,別人都不明白你在實驗室幹什麼,搞應用科學和工程的,整天在地盤和工場中鑽,不是跟 機器談情便是搏鬥,弄得兩手一身都是油污和汗臭,由讀書到工作,都是陽盛陰衰,難得見到異性,現在才好了一點,對著女孩子結結巴巴說不出一句話,好不容易 才懂得約會女友,至拍拖時,女友的指尖也不敢碰,免得弄髒了她的手被罵。那時才開始羨慕選文科那群油腔滑調滿身脂粉但數理低能的男生,讀商管的更是意氣風 發,終日跟女生們一大伙人泡在大學飯堂閒聊一整天便完成了功課,拿參考書中幾個名詞瞎吹一輪便完成了簡報,平日男男女女吵吵嚷嚷,彼此開開玩笑互佔便宜, 逛街聽歌泡酒吧,個人生活都多姿多采,羨煞那些似是活在少林寺練功的和尚。

最要命的不是這些私人生活,工作時,面對著一大群技術盲,簡直是有理說不清,技術上沒有出錯,他們都看成必然,出現技術問題,就必然是技術 人員失誤,技術人員便只能有過無功,跟他們說機器有失誤可能,他們說是狡辯,跟他解釋機器每運行一段時間出現失誤的機率不可能是零值,他們更說你是為自己 的狡辯而狡辯,向他們要求財務預算作預防性維修 (preventive maintenance) 降低失誤率,他們懷疑你的技術水平不足,更令技術人員氣餒的是那些原來是技術盲的商管人員卻拿著產品和服務 向客戶推銷,也不知他們如何可以令客戶死心塌地地相信他們推銷的技術是最尖端的科技,偶然遇到客戶也有略慬技術的,一些太專業的問題應付不了,才帶同一兩 個技術人員出席客戶的商務會議提供支援,但事先再三警告不得胡亂發言答話,以免誤了大事,原來搞技術的人多是心直口直,明知技術的限制和水平高低,不會隱 瞞,不像市場銷售人員,能臉不紅、耳不赤、氣不喘地將上一個世紀已有的技術吹噓成現今最前衛的發明,有時牛皮吹大了才找技術人員來收拾殘局,是名符其實的 鍾無艷。

平機會經常抱打不平為受歧視人士出頭,女性及殘疾人事得益最多,不知是否可以惠及技術人員,因為說女性升級受歧視,技術人員不也是同一命 運,公司老闆,見市場營銷人員帶著訂單回來便眉開眼笑,有營業額就是皇帝,升級最快的多是市務部的紅牌阿哥或阿姐,都怪年青時沒有高人指點,誤信什麼科技 改變世界,將科技專才捧上天上,看來都是推銷人員的慣常把戲,多些人乖乖的做科研發展,少一些人跟他們競爭,便能坐享其成;要舉例子容易得很,當今世上資科界 兩大紅人,一位是微軟創辦人蓋茨先生,另一位是蘋果教教主喬布斯先生,各人都以為他們是技術專才,其實他們真正身分是市場營銷專家。

蓋茨先生 不扮高深 只求多金

這不是對兩位教主不敬,蓋茨先生是電腦神童是不爭的事實,高校時已靠自學懂得大學程度的編程技術,但如果他繼續學業,最大成就可能是一個 編程高手,在知名科技公司當技術部門主管,事實證明他是市場營銷高手,看中個人電腦 (personal computer) 世紀的來臨,機會不容錯過,由於蘋果電腦已佔了先機,好不容易才跟萬國 經器取得操作系統的訂單,故立即作出英明判斷,寧願輟學來打理業務,為本身建立電腦神童的形象,從中表揚美國人的精神,操作系統核心的真正作者反而無人認 識,最重要是市場觸覺,蘋果教當年由於是先頭部隊,一心營做高貴品牌形像,處處強調技術高強,蓋茨先生轉攻大眾市場,忍著別人的嘲笑,從來不將自己的產品 跟別人的比,只宣傳新版本比舊版本改良了些什麼,不與其他對手爭天下技術第一的寶座,以性價比作招徠,賺的錢多了,自然有財力改良技術,結果由視窗系統 1.0,逐部改良,至 XP 版本修成正果,高佔95%市場,差點令對手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在爭取佔有率時,更是出神入化,對商業客戶的授權金,從來認真,打擊侵權不遺餘力,但對一 般私人應用,則差不多完全放任不管,對付個人私下侵權採取法律行動得不償失,還可說得通,但軟件對非法複製完全不設防便令人難明,後來有論者指出這是蓄 意令大眾習慣蓋茨先生的產品,當代表公司採購商用軟件時,便自然傾向用自己較熟悉的系統,寧可忍受一點點的落後感覺,是不是事實,相信蓋茨先生才不屑回 應,今日視窗系統已佔有九成以上市場,不容易再進一步,亦加入防止侵權的技術,但蓋茨先生仍是資科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Referen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rosoft
http://www.microsoft.com/presspass/presskits/leadership/gallery.mspx http://www.thocp.net/companies/microsoft/microsoft_company.htm
http://www.fundinguniverse.com/company-histories/Microsoft-Corporation-Company-History.html
http://www.wired.com/gadgets/pcs/multimedia/2007/01/wiredphotos31
http://steve-parker.org/articles/microsoft/

-16/8/2010

喬布斯先生 技術界中的百樂 市場營銷中的翹楚

至於蘋果教教主喬布斯先生,更加魅力驚人,簡直顛倒眾生,如果技術是馬,喬布斯先生便是百樂,他知道什麼技術是千里馬,但最重要是他的營鎖技術,即是賣馬的技術,蘋果電腦由由喬布斯(Steve Jobs),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和韋恩 (Ronald Wayne)三人創辦初期,最多只能成幫,直到主喬布斯先生戲劇性被逐,再重返蘋果後才獨力將果電腦提升至宗教般的境界,成為一代教主,接受粉絲膜拜。

貴為蘋果三位創辦人之一,其實主管技術的主要是沃茲尼亞克 ,而老實說技術上亦並無什麼過人之處,在當時慣於處理大型主機系統的技術人員來說,蘋果一型及二型電腦不過是大學生甚至高校學生的大型電子實驗習作,可說 是小兒科小玩意;由於能編繹一些程式語言如 Basic ,故此可以運行一些用這些語言編寫的程式和遊戲,愛好電子及電腦技術的兒童及成年人當作是一件昂貴的超級電子玩具,然後為它編寫程式的人越來越多,除遊戲 外,也出現一些工作軟件像文字處理Wordstar及試算表VisiCalc 等,變成感恩節及聖誕節最受歡迎的禮物,當時知識產權意識薄弱,而編寫文字處理及試算表程式差不多是電腦系本科生的標準功課和練習,沒有太大難度,台灣及 香港的山寨廠紛紛抄襲,漸漸由玩具變成工具,但原來的設計其實極為原始簡陋,甚至線路設計亦有缺陷,我便曾嘗試將兩台二型電腦插上通訊介面插咭,試圖利用 串聯埠(RS232 serial post ) 傳送資料,發覺無法成功,試圖找出原因時,發覺兩台電腦串聯埠的接地線路部份(common grounding) 有電位差,不知是電源供應問題還是線路設計的問題,由於是山寨貨,也不能肯定是不是原來的設計出了問題,只是這樣的貨式,當老牌科技公司如萬國機器等加入 時,如果沒有改良,是很難有爭勝機會的,單靠三位創辦人的業餘技術和知識,來對抗業界內正統出身的專業高手組成的團隊,顯然並不足夠。

三位創辦人的成功不是因為有過人的技術,而是看到一個被老牌科技公司忽略了的潛在市場,我不是懷疑或意圖低貶三人的水平,但從事技術工作 的人都知道研究發展的深度和闊度,不能只靠一兩個天才忽然的靈感,而是需要全面而有系統的實踐經驗及理論基礎,所以搞高科技的發展計劃風險很大,幸而三位 創辦人有自知之明,賺得第一桶金後及上市集資後,從外聘請專才組成自己的研究發展團隊,保持在這個級別的電腦上的技術優勢,所以三人幫中主管技術的先行淡 出,喬布斯先生由於長於市場營銷策略,反而一直主導公司發展方向,可惜當初被微軟及英特爾的 wintel 聯盟壓至一時間喘不過氣來,業績欠佳,在1985年被一手引入公司的另一營鎖高手 John Sculley 暗中聯同董事局將喬布斯先生逐出幫門,創幫幫主竟被逐,自然傷透了擁護者的心靈,企業倫理上亦難以令人心歸附,奪權者孤注一擲發展新產品,推出電子手賬 newton,但銷情差強人意,因為意念過於前衛,可是處理器速度未能應付,手寫辨識速度過慢,價超所值,無法扭轉劣勢,喬布斯先生被逐後,閉門練功,悟 出以個人作為品牌的營銷大法,獨力創辦經營動畫公司 Pixer,放棄吃力不討好的技術研究,採用現成的unix 操作系統,只是改良操作介面,改頭換面後包裝成Next 系統,在動畫市場打嚮名堂, 1996 年蘋果電腦透過收購擁有next 系統的公司邀請喬布斯先生回巢 ,重新登上幫主的王座。

Referen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Apple_Inc.
http://inventors.about.com/od/cstartinventions/a/Apple_Computers.htm
http://www.theapplemuseum.com/
http://www.computerhistory.org/brochures/companies.php
http://www.computerhistory.org/highlights/earlyapple/
http://www.landsnail.com/apple/links.htm


- 18/8/2010

放逐十年 大徹大悟 我自求我道 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

喬布斯先生回朝後,即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放棄不切實際的系統研發工作,採用以Mach 為核心 (kernal) 的Unix 開放系統加上自行開發的人機介面 (human-machine interface),命名為 OS X (註1), 成為蘋果電腦新一代的操作系統。電腦專業人士自然明白箇中利害,自行研發電腦操作系統,比編寫一般應用程式,難度高出不知多少,其中又以系統核心最為困 難,系統核心包括了線道程序管理thread management,內部記憶管理 address space management 和程序間通信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等(註2),相當於機器指令及系統上層指令的解繹器(Parser) ,通常在大學電腦系的本科課程中,屬於最後一年的學科,一家客戶數量及營業額不足的公司,根本難以研發自己的專屬系統,較簡單的系統還可以,越是提升功 能,難度和複雜性便不斷提升,所以今日電腦系統除視窗系統外,最後便只餘 Unix/Linux  的系統,而且 Unix/Linux 系統核心原碼都完全閈放,大部份保留 Unix/Linux作業系統名稱的版本,更是整個系統都完全開放,讓全世界的程式高手參與改良工作,所以能保持活 力,不斷高速自我完善,有專業的論者便預言視窗系統遲早也要走開放核心源碼的路,否則技術上最終也被拋離,看看新作業系統推出的時間越來越長便是證明,只 有不懂編程 (coding)  的行外非專業人士,才會相信由於知識產權得到保護,封閉的專屬系統能才更有利技術提升的謬論。

回頭說蘋果系統,早在1984年,在喬布斯先生被逐前一年,蘋果電腦已看到出版業從業員的需要,向他們供應一台既容易使用,又不失為高尖 科技的工具,說容易使用,其實最多比視窗系統略為佔先,因為新手使用蘋果的平台,也需要一些學習時間,慣用視窗的,更是手忙腳亂,可見友善程度有限,但出 版業的用家,便充滿自豪,自覺除出版專業外,更是電腦專家,技術員遇到這些假專家都啼笑皆非,因為越容易使用的電腦,需要的電腦知識便越少,互聯網流行 前,蘋果電腦平台跟其他平台的資訊很難或不能交換,但蘋果粉絲的見解非常獨到,在視窗平台開啟不到蘋果平台的檔案,是因為視窗系統較低等,但反過來,如果 在蘋果平台開啟不到視窗的檔案,他們卻認為先進系統不需要支授落後的系統,一段頗長時間,出版業的蘋果用家都是這樣想,這當然並非官方的解釋。但實際上他 們對 DOS, FAT, HFS, NTFS, UDF 及 EXT2 (註3)等的檔案系統知識貧乏, 對專屬格式 (Proprietory File Format) 更多是一無所知,有美工人員甚至以為在檔案名稱加上專屬檔案的延伸部份便等如轉換了格式;真 正電腦專業人士都知道,跨平台讀取檔案不太難,應用軟件的專屬格式不讓其他軟件開啟才是關鍵;不過在八十年代,搞一個對用家友善的平台,在軟件及硬件的設 計都是挑戰,蘋果唯有用上昂貴的硬件,並因此中途轉換硬件平台,由 68000 系列處理器轉為 power pc 對用家來說說得上是一場災難,加上堅持自主研發操作系統,成本驚人,昂貴價格影響銷路,無法普及,只得小眾叫好,並不叫座,九五年微軟視窗九五推出後,如 果沒有有效的應變策略,蘋果電腦便可能成為歷史名詞。

回朝後的喬布斯先生已領悟到微軟教主不扮高深,只求多金的大眾市場策略才是成功之道,先推出簡潔版的 iMac 系列,以低價吸引一群希望一 嘗較高級個人電腦的人士,穩住收入,然後部署轉用以 Unix 核心全新編寫的新操作系統,將資源用在技術難度較低的人機介面及外觀設計上,普通人那會知道作業系統的結構,更何況那極少數僅餘的蘋果電腦用家,都是死心 塌地的粉絲,沒有深究那是不是百分之百蘋果的出品,雖然核心不是自己的專屬產品,但人機介面卻是自己編寫,這正是喬布斯先生的專長,對用家的使用習慣及心 理需要,喬布斯先生都有獨到體會,可能正是喬布斯先生並非正規程式編寫員的背景,才能令他更明白技術盲novice 的需要,由於Unix 核心的技術水平高,功能及穩定性比古典系統 (classic os) 及視窗系統都要優勝(註4),銷量止跌回升,雖然市場佔有率仍難望大幅增長達到與視窗分庭抗禮的地步,止血目標已經超額完成,其後再一次打倒昨日之我,放棄一直堅 稱構造更先進和快速的 power pc 處理器,改用一直遭自己訕笑的 intel 處理器,大徹大悟外,一派我自求我道,懶理他人冷言冷語的實事求是態度,令大眾側目,只害得往日毫無保留地相信的粉絲們尷尬了一會。

註:

1. Mach 是一個由卡內基梅隆大學發展的微核心的作業系統,為了用於作業系統之研究,特別是在分散與平行運算上。是最早實現微核心作業系統的例子之一,是許多其它相似的計畫的標準。
Mach開發計畫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從1985年執行到1994年,到Mach 3.0版結束。其他還有許多人繼續Mach的研究包括猶他大學的Mach 4。Mach的開發是為了取代BSD的UNIX核心,所以是許多新的作業系統的設計基礎。Mach的研究到至今似乎是結束,雖然有許多商業化作業系統,如 NEXTSTEP 與 OPENSTEP,特別是 Mac OS X(使用XNU 核心)都是使用Mach或其衍生系統。Mach的虛擬機(VM)系統也被BSD的開發者用於CSRG,並出現在BSD衍生的系統中,如FreeBSD。 Mac OSX與FreeBSD並未保留Mach首倡的微核心結構,除了Mac OSX繼續提供微核心於內部處理通訊以及應用程式直接控制。(source: wikipedia)

2. 核心(Kernel)在電腦科學中是作業系統最基本的部分,主要負責管理系統資源。它是為眾多應用程式提供對電腦硬體的安全存取的一部分軟體,這種 存取是有限的,並由核心決定一個程式在什麼時候對某部分硬體操作多長時間。直接對硬體操作是非常複雜的。所以核心通常提供一種硬體抽象的方法,來完成這些 操作。透過行程間通訊機制及系統呼叫,應用行程可間接控制所需的硬體資源(特別是處理器及IO裝置)。
嚴格地說,核心並不是電腦系統中必要的組成部分。程式可以直接地被調入電腦中執行;這樣的設計,說明了設計者不希望提供任何硬體抽象和作業系統的支援;它 常見於早期電腦系統的設計中。最終,一些輔助性程式,例如程式載入器和偵錯程式,被設計到機器核心當中,或者寫入在唯讀記憶體裡。這些變化發生時,作業系 統核心的概念就漸漸明晰起來了。(source: wikipedia)


3. 磁碟檔案系統是一種設計用來利用資料儲存裝置來保存計算機檔案的檔案系統,最常用的資料儲存裝置是磁碟機,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地連線到計算機上。例如: FAT、exFAT、NTFS、HFS、HFS+、ext2、ext3、ext4、ISO 9660、ODS-5和UDF。 有些檔案系統是行程檔案系統(也有譯作日誌檔案系統)或者追蹤檔案系統。(source: wikipedia)


4. 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簡稱OS)是一管理電腦硬體(Computer hardware)與電腦軟體(Computer software)資源的程式,同時也是電腦系統的核心與基石。作業系統身負諸如管理與配置內部記憶體、決定系統資源供需的優先次序、控制輸入與輸出裝 置、操作網路與管理檔案系統等基本事務。作業系統也提供一個讓使用者與系統互動的操作介面(參照殼(Shell)及圖形使用者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作業系統的型態非常多樣,不同機器安裝的OS可從簡單到複雜,可從手機的嵌入式系統到超級電腦的大型作業系統。許多作業系統製造者對OS的定義也不大一致,例如有些OS整合了圖形化使用者介面,而有些OS僅使用文字介面,而將圖形介面視為一種非必要的應用程式。
前,計算機按照計算能力排名世界500強中472台使用Linux,6台使用Windows,其餘為各類BSD等Unix。
(source: wikipedia)

-19/8/2010

追求卓越的精神提升為追求生活質素的態度

不過真正令喬布斯先生從一幫之主升上更高層次成為一代教主的,是為蘋果電腦開闢了一系列既叫好亦叫座的新產品,將追求卓越的精神,進一步提升為追求 生活質素的態度,由iPod 開始,雖然仍然以高科技包裝,重點已不再是什麼過人的尖端科技,而是將科技融合生活,令人活得更有質素和品味,而且由物質的層次升華到精神的層次,成為具 喬布斯先生個人特色的哲理。iPod 將一部市面上隨處可見的音樂播放機結合簡單方便的音樂下載服務,技術上平平無奇但更人性化;iPod Nano 展示的是生產工藝規格的提升,將播放器造得更纖薄,並非什麼技術上的突破,日本、韓國、台灣甚至內地都做得到;iPhone 第一代到第四代同樣是將市場上早已存在的技術,巧妙地篩選,去蕪存菁,配合體貼的人機介面和獨有的服務,將一件通訊工具變成生活質素的像徵(icon); ipad 則是一台省去語音通話功能但屏幕放大了的iPhone,也是將現有技術重新組合來應付不同的需要。 由於處理器由八十年代的單核心拾數MHz (如 Macintosh LC II 用的68030是16Mhz) 發展至現在的多核心 數千MHz,速度提升以千倍計,用在電話上的處理器也達到 1 GHz。喬布斯先生的人性化人機介面便能盡情實踐,到今天,喬布斯先生有如微軟教主當年,才不會理會其他對手的「挑機」,鬥什麼速度,比什麼容量和拼什麼 攝影功能,全部都不是重點,他只是將自己的新產品比上一代改善了和增加了什麼娓娓道來,至於上網連線速度,攝影像素,記憶體容量等,市面上更強的產品多的 是,但就總欠缺了一點,那就是喬布斯先生的精神。

技術在營銷上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

技術人員太執著技術本身,空有先進技術,忽略了宣傳包裝,技術配套及顧客的接受程度,還是會失敗,而且是慘敗,蘋果電腦敗給 wintel pc 就是現成例子,不斷宣傳技術水平較佳,但性價比不及對手,對行內專業人士更有反效果,因為技術水平更高的軟硬平台,多不勝數,不計大型主機製造商如 IBM,  當時的Digital , HP, Sun 等都有生產自己的 mini computer , 無論處理器及操作系統,技術水平都比蘋果電腦高,只是並非一般消費者能力可以負擔,行外人亦不知請,對一般非技術專業人士自我抬舉過多,專業技術人士便會 覺得是吹噓失實。

其他技術水平高而敗給技術水平低的還有 Sony 的 Betamax 和 MD,Betamax 敗給VHS 及MD 敗給MP3,原因是對手不願支付授權金,寧願選擇開放系統,前面提及到的 mini computer,敗在定位錯誤,前後受敵,大型主機成本下跌,向下爭奪市場,個人電腦功能不斷提升,與 mini computer 的界線已不存在,當平行運算parallel processing (註1)和多核心 multi-core (註2)技術成熟後,一所大學的電腦系師生也能自行以叢集 (cluster) (註3)架構組裝超級電腦, mini computer 便被個人電腦取代。

身為技術人員,當然看重技術,但多年來的現實例子,說明技術在營銷上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以技術先進作招徠,不過是推銷的一個點子,平常人那會分辨 出mp3跟md的音質相差了多少,mp2 又和mp4在畫質上有什麼分別,除了價錢外,他們都是依賴信念,相信了的就是事實,粉絲 (fans)英文原意就是盲從 (fanatic),但要人盲從很不容易,要當教主,先要做很多對的決定,才能建立起權威,然後累積到那麼多盲從的信眾,而且稍有差錯,處理失當便英名盡喪,教主可以一夕之間被打成神棍,真正是高處不勝寒! 


註:
1. 並行計算是相對於串列計算來說的;所謂並行計算可分為時間上的並行和空間上的並行。 時間上的並行就是指流水線技術,而空間上的並行則是指用多個處理器併發的執行計算。並行計算科學中主要研究的是空間上的並行問題。從程序和演算法設計人員 的角度來看,並行計算又可分為數據並行和任務並行。一般來說,因為數據並行主要是將一個大任務化解成相同的各個子任務,比任務並行要容易處理。
空間上的並行導致了兩類並行機的產生,分為:單指令流多數據流(SIMD)和多指令流多數據流(MIMD)。我們常用的串列機也叫做單指令流單數據流 (SISD)。MIMD類的機器又可分為以下常見的五類:並行向量處理機(PVP)、對稱多處理機(SMP)、大規模並行處理機(MPP)、工作站機群 (COW)、分散式共享存儲處理機(DSM)。(source: wikipedia)

2. 多核心,也叫多微處理器核心是將兩個或更多的獨立處理器封裝在一起的方案,通常在一個積體電路(IC)中。雙核心裝置只有兩個獨立的微處理器。一般 說來,多核心微處理器允許一個計算裝置在不需要將多核心包括在獨立實體封裝時執行某些形式的線程級並行處理(Thread-Level Parallelism,TLP)這種形式的TLP通常被認為是晶片級多處理。在遊戲中你必須要使用驅動程式來利用第二顆核心。
「多核心」、「雙核心」的定義在字面使用中有一定差距。他們通常指某些種類的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但是某些時候也應用到DSP和SoC中。另外,某些情況中只適用於在同一個積體電路中的多核心微處理器。這些人將同一封裝中整合的獨 立微處理器晶片稱做「多處理模組」,「雙核心」等。(source: wikipedia)


3. 計算機叢集簡稱叢集是一種計算機系統, 它通過一組鬆散集成的計算機軟體和/或硬體連接起來高度緊密地協作完成計算工作。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可以被看作是一台計算機。叢集系統中的單個計算機通常 稱為節點,通常通過區域網連接,但也有其它的可能連接方式。叢集計算機通常用來改進單個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和/或可靠性。一般情況下叢集計算機比單個計算 機,比如工作站或超級計算機性能價格比要高得多。高性能計算叢集採用將計算任務分配到叢集的不同計算節點而提高計算能力,因而主要應用在科學計算領域。比 較流行的HPC採用Linux作業系統和其它一些免費軟體來完成并行運算。這一叢集配置通常被稱為Beowulf叢集。這類叢集通常運行特定的程序以發揮 HPC cluster的并行能力。這類程序一般應用特定的運行庫, 比如專為科學計算設計的MPI庫。
HPC叢集特別適合於在計算中各計算節點之間發生大量數據通訊的計算作業,比如一個節點的中間結果或影響到其它節點計算結果的情況。(source: wikipedia)


4. 「超級電腦」一詞並無明確定義,其含義隨電腦業界的發展而發生變化。早期的控制資料公司機器可達十倍速於競爭對手,但仍然是比較原始的純量處理器。到了 1970年代,大部分超級電腦就已經是矢量處理器了,很多是新晉者自行開發的廉價處理器來攻佔市場。1980年代初期,業界開始轉向大規模並列運算系統, 這時的超級電腦由成千上萬的普通處理器所組成。1980年代中葉,將適量的矢量處理器(一般由8個到16個不等)聯合起來進行並列計算成為通用的方法。 1990年代以後到21世紀初,超級電腦則主要由基於精簡指令集(RISC)的處理器(譬如PowerPC或PA-RISC)互聯進行並列計算而實行。 (source: wikipedia)

- 完 -


小傳 Biography

自小即獨鍾情科技,小學時已遍讀「十萬個為什麼」,初中物理課講授古典力學 F=ma 之時,私下卻神遊愛恩斯坦狹義相對論之 E=mcc  (即 E=mc2 ), 對經史子集,嗤之以鼻,以為古中國之科技無足稱道,豈料高中某日於圖書館中抱讀廣義相對論、正苦思不解時,偶翻老子道德經以解悶,驚為天書,繼而再閱莊子, 易經,更嘆為觀止,近代科學之多個劃時代之理論,竟已為古人一一論述,諸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惋如將宇宙起源,正反物質 之誕生,基片粒子之結構以至元素周期之規律濃縮為密碼般,再翮閱雜書如周髀算經,以至小說神話如山海經,搜神記,乃知古中國之科技知識及國人之想像力,並 非如想像之不濟,不過為政者重文輕理,獨貴仕而輕農工商,寧務虛而不務實,上有好之者下必有甚然,故聰明才智之仕,盡委身於儒法之學,勤習治人之術,奇兵 利器能工巧藝皆目為形而下者之雕蟲小技,盡皆凐沒在民問,凡與實際生活及經濟生產有關之工藝技術,唯有賴師徒制口授耳聞,代代相傳,有系統整理立於文字 者僅聊聊可數如天工開物,凡涉抽像科學概念之理論,更混合超自然之想像, 化身為比形而上學更形而上之玄學如風水命理等,有見及比,從此自號無極,誓以課餘工餘時間,疏理古代文 獻, 還中國古代科技發展之本來面目

monop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