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Network: um_bloggers | imagebank | videoworks | essence | business home

Welcome to the official blog of Uncle Ming's Gallery

I have always been among those who believed that the greatest freedom of speech was the greatest safety, because if a man is a fool the best thing to do is to encourage him to advertise the fact by speaking. (我以為讓愚蠢的人自暴其醜, 正是最大之言論自由所以是最安全的主因)

WOODROW WILSON (編輯組譯)


2. 科幻夢囈系列


序言

科幻小說和 科學文化其實是不可分割的,有學者甚至認為科幻小說是科學研究的靈感泉源,中國人寫不出科幻小說,不是中國人的數理能力差,可能是近代中國學科學的人太偏 向實用,而且受的是西方訓練,不大懂古文甚至中文,而創意工業從業員的思維還停留在手工藝作業年代,只著重文藝和美工的運用,關於身邊日常生活的內容還 可以應付,但內容專門的便無能為力,到了現在仍有求職的年青人以為讀書不成,只要畫功了得,便能在創意工業大展拳腳,他們不明白圖像背後的內涵才是創作的 靈魂,華麗衣服包裹的如果是臭皮囊,整體來說還是臭皮囊。所以香港的電影除了武打片及警匪片便拍不出歷史片,內地和台灣的導演拍歷史文化的電影沒問題,但 科幻片還是拍不出來。

這個 系列的網誌,不是甚麼嚴謹的科學論述,而是天馬行空,玩科幻交融,只求有趣,不求精準,即香港人所謂的「過癮」,但關於現代科學部份,都屬於有根有據的,古 代經典的內容,則不防大膽作創造性的推測,說不定有寫劇本的因此靈機一觸,深入研究後寫出具中國特色的「古墓迷城」或「奪寶奇兵」也說不定。

無極 PoleZero
-11/1/2009

2.1 易經與宇宙論

-11/1/2009

早說科技人不懂寫文章,題目定了卻不知從何說起,終於偷得半日閒後才稍有眉目。

現在讀科學的,都是由古希臘幾個學者的理論入手,特別是數學中的三角、幾何甚至數論,今日教科書的內容,在概念 concept 和方法 methodology 上, 實際上沒有超越二千多年前的人很多。當時的學者,利用三角幾何學的知識,憑兩個城市同時間的日照角度,已推論出大地是彎曲的,亦嘗試利用三角測量術,算出 月球和地面的距離,不過由於工具不夠精密,兩個觀察地點對月球所形成的張角太小,結果算出來的距離當然錯得交關,但方法原理完全正確,可惜希臘的文明由於 外族入侵後,發展不但停頓甚至倒退了,直至文藝復興,才回到起點從新開始,但說到文藝復興,人人都只是想到博物館內的名畫,卻忽略了科學精神的復興,當時 的學者如哥伯尼 Copernicus 和加利略 Galieo, 從希臘的古藉中,從新掌握到思考研究的方法和精神、到了牛頓 Newton 和箂布箂茲 建立了古典力學和現代數學的架構,西方科學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便重新起飛,愛恩思坦繼承了希臘人崇尚抽象思維,不屑做實驗的傳統,用他驚人的想像力和智 力,先後建立了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後期更試圖建立統一場論,希望能對宇宙萬物的現象,尋找一個最終解釋,可惜未能成功,而另一派科學家,以較為側重實驗的 研究方式,在微觀世界有關基本粒子的研究中,發展出量子理論,這些理論,除了應用來提升工業生產技術外,亦為宇宙的起源和終結提供了各種可能的解釋,基本 上,現代科學的成果,似乎都是西方人的功勞,中國人如果不是講仁義道德,便只是關心衣食住行,對純理論的科學研究,好像幾千年來,都交了白卷。

這 個說法,不能算錯,現在學校的課程,理科都是基於前面所說起源於希臘的西方科學而編寫的,中國古代有關科學的書籍和文獻,由於沒有類似文藝服興的運動出 現,並沒有得到繼續的發展,到傳教仕來到中國,將西方的科學學知識傳入,科學研究,便全部跟中國文化脫離關係,中國人本身亦以為,除了一些和生活有密切關 係的生產技術或生活知識,如四大發明和中醫學等,在純科學的領域,中國人確是交了白卷。

更 令人以為中國人沒有科學傳統的原因,是一些跟古希臘同期的一些古藉,內裡一些原來屬於科學推論的內容,經過後人的穿鑿附會和神秘化,竟變成占卜風水巫術的 書籍,受西方科學訓練的現代中國人,更不屑閱讀,較為經典的,只保留做國學的教材,由不慬科學的語文教師教授,聽的不知所謂,講的亦不明就裡,胡扯幾句便 算了。

兩 岸三地中的台灣,可能由於中文底子較好,讀古書較容易,又較早留學外國學科技,比較早發現中國古代幾本古籍的內容極不簡單,現在連內地的學者亦加入研究, 不過想像力就沒有那麼豐富。例如學電腦的,竟然發現西方世界公認為二進制的發明人箂布箂茲,原來是看到中國的八卦然後得到靈感,而這個數百年來沒有多大用 途的二進制,後來成為現代電算機及數碼科技的基礎,而中國人則將八卦翻來覆去,愈說愈玄,變成風水術數的符咒,無處不在,但效用為何,卻是天曉得。

如 果對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有點認識,而又曾認真讀過易經和道德經,便會驚嘆這兩本筒直是奇書,想不通二千多三千年前的人,物質條件和技術水平那麼差,還僅僅 是進入青銅時代,沒有大型的光學和射電望遠鏡觀察天文現egypt character象,又沒有粒子撞擊器進行基本粒子的實驗,如何想出這些希奇古怪,與曰常生活沒有什麼關係的念頭, 四大文明中,由於古埃及的整個民族和它的文字好像從地球蒸發了一般,金字塔內發掘到的,只是極有限的文字和文獻,由現存在大英博物館開始推斷出埃及文字的 意義的一件碑石,近似中國商周時代的鐘鼎,只記載帝王的世系和大事,當時的科學理論和技術,真正發現的不多,中亞細亞的巴比倫文明,輾轉經過希臘和阿拉伯 人流傳下來,算是較為完整,印度古文明本來亦像埃及人一般,由於原有民族被阿拉伯人消滅或同化,已不是原有的文化,但保留得比古埃及好,他們創造的十進制 記數法,經阿拉伯人傳到西方,便被後人誤稱為阿拉伯數字,但由於國勢弱及宗教色彩濃厚,古代的科技文獻,世人所知不多;所以保存最完整的,可能是中國的文明了,因為自古至今,中國文化的兩個重要元素-民族和文字都完整保存下來。

其 實,所有古代文明的文獻,都有相同特點,就是神話、歷史、哲學、宗教和科技等混雜一起、將它演譯成什麼也可以。結果,易經和八卦,中國人的子孫,一個派別 是跟孔子的儒家,演譯為道德哲學的經書,另一派便演譯成易卜、九宮飛星、奇門遁甲、鐵板神算等神秘學,獨是欠缺科學的演譯。

- 18/1/2009

從種種跡象看來,太極、八卦甚至河圖洛書,都是先於老子和孔子而存在的概念,道德經以至易經不過是這個概念的闡釋,再後期的是更不過是 這些闡釋的進一步闡釋和演譯,但往往加入很多後人的想像,如果演譯的方向錯了,便愈走愈遠,要了解原來的概念,愈古老的記載便愈可靠,傳說太極八卦是伏羲 氏創造的,製成後驚天動地,榖粒像雨從天上落下,鬼魅在夜間啕哭(天雨粟、鬼夜哭),小時候聽國文老師搖頭擺腦念出來時,我們都差點笑出來,不曉得這個掛 在門楣或窗簷前等同於迷信的東西究竟如何跟國文拉上關係,中文老師當然說不清楚,精明點的便說八卦是文字的起源,代表人類從此能以符號記載事物,脫離蒙 昧,是文明的開始,故此有劃時代的意義;才似乎有點道理,但仍嫌牽強,總想不通這八個由三條連線或斷線組成的小兒科玩意有什麼稀奇,直至二進制在邏輯集成 電路的應用開始普及,現代人吹噓數碼科技的革命影響時,誇張程度跟驚天地泣鬼神的說法可謂不相伯仲,更發現箂布箂茲竟然是見到八卦然後創出(悟出)二進 制,成為數碼科技的機礎,開始覺得八卦這玩意有點不簡單,再多看一些較為第一手的古書如易經、道德經,易系辭上下傳等,發現更多有趣而超乎想像的論述,以 下是其中一個例子,為了讓大家明白其中有趣的地方,我在一些關鍵詞附上英譯。

「闔戶(close gate)謂之坤; 辟戶 (open gate)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change) ;往來不窮(flipfloping / vibration / cycle ) 謂之通 (general trend/ channel); 見 (perceivable / occupance) 乃謂之象 (phenomenon);形 (design/ modeling) 乃謂之器 (instrument) ;制(manufacturing) 而用(application) 之,謂之法 (method/ technology) ;利用出入 (input output control),咸用之 (generalisation  / standardization of application),謂之神 (principle)。」

初看這段文字,覺得古人總愛故作高深,小題大做,對一扇門的發明和製造,煞有介事地說那麼多道理,但回心一想,如果這段文字用現代的英文技術詞語寫出來,人們一定以為這是講解邏輯閘(logic gate)的基本原理,心想還是自己想過了頭,這不過是巧合罷了,再看下文: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在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

這豈不是說前文的門戶開關不過是引子,借用來解釋太極,太極才是決定萬物變化趨勢以至人類禍福成敗的因素,才是真正要說明的大道理。

太 極很多人都看見過,在道觀、通聖或風水術數的書都有這東西,外面圍著八卦,由於九流十家中,不單儒家和道家,還有陰陽家和五行家等都有提及太極所包含的陰 陽五行學說,可見太極並不是任何其中一家的獨家學說,但太極的結構和含義卻很少人理會,繪畫太極有點像幾何作圖,先劃一個大圓,然後分別在大圓直徑上四份 一及四份三的位置作圓心,用大圓半徑的一半作半徑向左右各作一半圓,然後再在這兩個圓心作兩個小圓,似乎沒有記載說明這小圓半徑的大小,但從外觀及原理 看,應該是小圓半徑的四份之一,然後按左右小半圓連接成像反轉S的線將大圓的左半填上黑色,代表「太陰」,但裡面的小圓保留白色,代表「少陽」,右半面是白色,代表「太陽(」或老陽),只有裡面的小圓填上黑色,代表「少陽」,這便完成了太極。taiji

很多人知道中國人有陰陽五行的理論,但未必知道陰陽再細分為太陰、少陰和太陽、少 陽,從太極的圖像中,可見陰陽不是簡單地將圓直線分割為兩個半圓,而是太陰中有少陽,太陽中有少陰,太陰和太陽互相扣接起來,原來這裡面包含著陰陽互易的 意念,易卜中所以會得出兩卦便是由於陰爻及陽爻中,分為可以陰陽互轉和不可改變的兩種,如果六爻中含有可變的爻,便有變卦的出現,不過占卜只是太極八卦其 中的一個應用,正如電腦也被用作占卜起卦,我們不能因此說電腦不科學,很多批評太極不科學的人根本不太曉得如何分辨一套理論是不是科學,對現代科學方法 scientic method 和確立它的學者培根 Bacon 更一無所知,本身的言論其實就不太科學,我們不妨將太極和占卜脫離關係,把這意念看成是一個純由抽象思維活動產生的理論,懂得邏輯的該知道,知識 Knowledge 是一個包含各互相關連,自我完備self sufficient 又能自圓其說 internal consistent 的概念 concept 構成的系統 system,如果不斷追溯,最終會發現,所有的概念,都建立在一些基本信念 fundamental belief 上面,通過演譯推理 deduction 然後得到的,這些基本信念,基於直覺 intuition,先於經驗 empirical experience 而且不証自明 self-explanatory,亦不容懷疑,只能接受當作真理Truth ,例如幾何學中的公理 axiom,根據這些公理演譯出來的稱為定理theorem,但無論如何演譯,這些定理都屬於衍生概念 derived concept ,認知範圍scope of cognition 並沒有超越原有知識的領域 paradigm,只有把經驗歸納 induction of experience 或透過純粹的思考得出新的意念,才能把知識範圍擴大,這些新的概念,被正式確立成為知識的一部份前,都要反覆進行實驗加以驗證,並且和原有知識互相印證核對,如有衝突和矛盾,便依據實驗結果而作出判斷,可能性包括:

  1. 完全推翻舊知識,如迦利略的地動說全面取代地心說;
  2. 對舊有知識作出修訂,例如狹義相對論對牛頓的古典力學作出修訂;
  3. 新概念包含舊有知識,是舊有知識的擴充,例如發現質能互換的可能時,物質不滅定律擴充為質能不滅定律;
  4. 新概念屬全新領域知識,例如遺傳物質和它的機制的發現。

如果一個理論,由於它超越常人的想像力或由於被用作不科學的用途而被否定,認為不算是科學,是頗為武斷的。

- 21/1/2009

ji 易

假如將上面有關太極的論述翻譯為現代的文字 ,對天文學有關宇宙起源學說有認識的應會覺得非常有趣 ,但由於中國文字源遠流長,
而且經過數千年的引伸、增益或借用,很多時含義並不清晰,有必要像編寫程式般,對一些關鍵詞彙,作出陳述  declaration 來介定含義;太極在儒家和道家的典籍中,是宇宙萬事萬物的終極開始,但大家論述的重點不同,風水術數更將它降級 downgrade 成圖騰神符,中國文字中,「宇」是指上下左右四方八面,即空間,「宙」是古往今來,即時間,所以中國人早已有時空觀念,知道人類身處的世界是一個時空體系  time-space system,根據道家的解說,宇宙未形成之前,是一種沒有上下左右、閈始或終結、亦沒有物質存在的混沌狀態,然後從無生有,衍生宇宙和萬物,所謂「無 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老子道德經第一章),而「有」的存在形式,亦分十分仔細,最簡單是「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但如前面引述的上文 可見,事物存在形式可有「變」、「通」、「象」、「器」、「法」和「神」等。至於「儀」,從中國文字構造來看,儀是由人和義兩字合成,義則是由羊和我組合 而成,借用物權來代表決定天下事物相互關係的道理,所以儀的本義是加上人的主觀意志和感覺的法則,但儀後來亦從有相無形的法則、儀式、儀表或儀容等擴充為 有形有相的儀器。故儀可以當作是從無到有、非物質的太初混沌狀態產生物質世界的一個階段,奇門遁甲中有三奇六儀,其中的六儀,本質上亦是在有形與無形之間 的東西;至於象,意義為可見的狀態,當然亦可解釋為物質的狀態。詞義介定後,這段文字的意譯便會如下:


宇宙出現前的太初混沌狀態稱為太極,太極後來衍生成兩個時空物質系統(兩儀,即陰陽),再衍生成四種物象形態(四象,即太陰、少陰和太陽、少陽),四種物象組合成元素的八種類別(八卦),這八類元素便構成天地萬物,它們的生與滅,共同決定了整體禍福....。


有趣的地方,是很多的敘述,竟然跟現代宇宙和物質起源生的理論巧合地一致,現代最廣泛接受的宇宙發生論是大爆炸理論(big bang theory)*, 根據這理論,太初時的狀態是超越我們所能理解的狀態,不要說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未存在,甚至時間和空間亦未存在,科學家稱為超級原子;太極跟這超級原子的 描述便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超級原子爆發的一刻,宇宙誕生了,時間和空間誕生了,這爆炸產生了分別由正反物質構成的兩個時空和物質系統,在未証實反物質存 在時,兩儀四象、陰陽互相轉化的理論好像不可思議,但當基本粒子的研究結果不斷累積後,愈來愈多科學家相信反物質的存在,歐洲由多個國家資助的世界最大型 加速器,便是希望模擬大爆炸的一刻,驗證產生的基本粒子的成份和比例,包括出現反物質的可能。

origin of universe (image credit: wikipedia)開反物質的宇宙,我們現在處身的宇宙,物質由質子和電子構成,電子和質子在特定情況下結合成中子,這三種粒子,跟易經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竟又不謀而合,而且物質化學性質的週期,以原子序排列,更是以八為一個週期,出現這麼多的巧合自然令人感覺絕不是巧合。

對於從事科 學研究的人來說,探討古代文明的成熟程度可能沒有大幫助,做考古研究的,雖然經常都讚嘆發掘出來的古跡和古物常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發現,甚至覺得某一些人 類文明,好像從天上掉下來,然後又突然在地球上消失,但是仍不敢輕易認為古人竟然已掌握現代甚至更先進的科學理論。當然一些非正統的理論,包括外星人的到 訪和傳授知識,或來自一個被不明原因毀滅了的先進文明,在電影情節或坊間消閒書籍中經常出現,但都是以古埃及、巴比倫和新舊約聖經為背景的,中國人到現在 都沒有真正的科幻小說或電影,有的只是奇幻小說,包括倪先生的一系列衛斯理小說,這與藝術無關,而是分類不正確的問題,較有科學成份的,是台灣張系國的小 說,因為張先生確實是主修科學的,多少有個堅實的底子。

科幻小說和 科學文化其實是不可分割的,有學者甚至認為科幻小說是科學研究的靈感泉源,中國人寫不出科幻小說,不是中國人的數理能力差,可能是近代中國學科學的人太偏 向實用,而且受的是西方訓練,不大懂古文甚至中文,而創意工業的從業員的思維還停留在手工藝作業年代,只著重文藝和美工的運用,關於身邊日常生活的內容還 可以應付,但內容專門的便無能為力,到了現在仍有求職的年青人以為讀書不成,只要畫功了得,便能在創意工業大展拳腳,他們不明白圖像背後的內涵才是創作的 靈魂,華麗衣服包裹的如果是臭皮囊,整體來說還是臭皮囊。所以香港的電影除了武打片及警匪片便拍不出歷史片,內地和台灣的導演拍歷史文化的電影沒問題,但 科幻片還是拍不出來。

這個 系列的網誌,不是甚麼嚴謹的科學論述,而是天馬行空,玩科幻交融,只求有趣,不求精準,即香港人所謂的「過癮」,但關於現代科學部份,都屬於有根據的,古 代經典的內容,則不防大膽作創造性的推測,說不定有寫劇本的因此靈機一觸,深入研究後寫出具中國特色的「古墓迷城」或「奪寶奇兵」也說不定。

* ref.: http://en.wikipedia.org/wiki/Origin_of_the_universe

<完>





小傳 Biography

自小即獨鍾情科技,小學時已遍讀「十萬個為什麼」,初中物理課講授古典力學 F=ma 之時,私下卻神遊愛恩斯坦狹義相對論之 E=mcc  (即 E=mc2 ), 對經史子集,嗤之以鼻,以為古中國之科技無足稱道,豈料高中某日於圖書館中抱讀廣義相對論、正苦思不解時,偶翻老子道德經以解悶,驚為天書,繼而再閱莊子, 易經,更嘆為觀止,近代科學之多個劃時代之理論,竟已為古人一一論述,諸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惋如將宇宙起源,正反物質 之誕生,基片粒子之結構以至元素周期之規律濃縮為密碼般,再翮閱雜書如周髀算經,以至小說神話如山海經,搜神記,乃知古中國之科技知識及國人之想像力,並 非如想像之不濟,不過為政者重文輕理,獨貴仕而輕農工商,寧務虛而不務實,上有好之者下必有甚然,故聰明才智之仕,盡委身於儒法之學,勤習治人之術,奇兵 利器能工巧藝皆目為形而下者之雕蟲小技,盡皆凐沒在民問,凡與實際生活及經濟生產有關之工藝技術,唯有賴師徒制口授耳聞,代代相傳,有系統整理立於文字 者僅聊聊可數如天工開物,凡涉抽像科學概念之理論,更混合超自然之想像, 化身為比形而上學更形而上之玄學如風水命理等,有見及比,從此自號無極,誓以課餘工餘時間,疏理古代文 獻, 還中國古代科技發展之本來面

monop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