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科人看世界之34
妖魔化疫苗現像-廿一世紀的反智逆流案例
Demonization of Vaccine As A Phenomenon of Anti-Intellectualiam in 21 Century-13/04/2021
註: 以下內容, 純屬作者一般個人意見,不能視為有法律約束力之專業意見,凡涉及如投資、法律、會計、建築或醫療等受法律規管行業之專業問題,如有疑問請自行向具專業操守 之相關專業顧問或從業員查 詢
免 責條款 DISCLAIMER
廿一世紀的反智逆流案例
人 類的知識和科技隨時間進步和提升可説是世人的共識,可是,進了廿一世紀,連串的事例卻叫人摸不著頭腦,例如有不少人相信地面是平的。近日新冠肆虐,好不容 易把疫苗(vaccine)研製成功了,卻有一群人把疫苗妖魔化,令很多人在接種疫苗上猶疑不決,阻礙著社會回復正常。
疫 苗是近代醫學的偉大發明,令億億萬萬的人從危疾的威脅中得到解脱。和用藥物直接殺死致病原(antigen)的機制不同,疫苗是給人體的免疫系統有足夠的 時間和空間來製造抗體(antibody),相當於主動對接種疫苗者誘發一場小病,一般正常的人都能夠承受,部份人甚至無法察覺到不良反應,然後對致病原 產生免疫(immunitization)。
當然,如果人類能徹底地從世界上把致病原消滅,那疫苗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可惜這種可能性是萬中無一,天花似是一個稀有的案例。但一些致病原為病毒而且具有高度突變可能的疾病,例如感冒,便很難消滅。這時只能兩害取其輕。
因果關係的確證和科學實驗的不定性
有
人以為科學實驗的結果都是百份之百地肯定的,這不過是中小學的科普水平或文科生的誤解吧。實際上,實驗結果都會存在概率上的誤差,生物的生化藥理機制更複
雜,更難準確預測。所以,疫苗是否會誘發不應發生的不良反應,只能用未接種疫苗的群組對照,根據統計原理,樣本越大便越準確。
綜合來説,謠傳中,對各種新冠疫苗的批評共有:
1. 發展太快,未有依足程序,並不安全
2. 成份不清楚,例如mRNA是新事物
3. 測試不足
4. 有副作用,如發燒,喉嚨痛,頭痛,血栓塞等
5. 疫苗令接種者感染新冠
6. 一些疫苗的保護率太低
第
一、二及三是專業知識,外行人能拿這幾個標題來炒作的材料不多,説多了便露底。第4和5才是被引用最多用來否定疫苗的。一些傳媒亦愛將疫苗和接種者後來的
死亡或一切病症連系起來,讓人錯覺是疫苗導致的後果。事實上,這種未經驗證的關連毫不科學;説個笑話,某人死前做過什麽,如果媒體抽某樣東西出來相提並
列,例如吃了個蘋果看過某個電視節目,難道死因便是吃了蘋果或看電視節目?真正科學的方法,除了驗屍,是將接種和不接種的群組兩相對照,看兩個組别的自然死亡率或各種疾
病的發病率有什麽分别,如果接種後將某一種症狀拔高了,而且樣本足夠大,那些數據才算可靠。關連程度(correlation)不是用一些孤例來證明的,
接種了疫苗只能排除對某種傳染病的感染風險,但不能令接種者百病不侵,變成不死之身,而且有輕微症狀是對疫苗的正常反應。不接種者除面對感染風險外,亦同
樣會面對自然死亡,中風,面癱,血栓塞等其他病症,如果這些病例的比率和接種者相若,那便只能説明和疫苗無關。
至今全球有過億人接種,而且以先進發達國家人口為主,他們都是「富命貴」(wealthy life matters),絕對數量已遠超臨牀實驗的要求,出問題的疫苗很快便被識
别和叫停,基本上現行使用的產品都具有極高的安全記錄。而且接種者的門檻非常低,屬於不宜接種類别的人士,根本不必做嚴格體檢便知道,有條件或不厭其煩的
富命貴,要做也無不可,只是加重了醫療系統的負擔。有人拿一些體檢中不相干的指標來大發議論,自行加入嚴苛的限制條件,基本上没有根據和必要。家庭醫生為
求顧客安心,便順應要求施藥調理一下。至於疫苗保護率,也不是一般人能完全明白,例如某疫苗的輕症保護率只略超過50%,有人便大做文章。事實上,疫苗的
主要作用對對重症的防護,這疫苗近100%的重症防護率説明它的效用理想,注射疫苗後的輕微症狀是正常現像,其他疫苗亦只是比率不同,不可能達到百份之百無
症狀,妄議人士根本主次不分。
風險對比才是主要考慮
我 不是藥理醫療專科,對疫苗機制不予置評,但理工科的人對統計數據還是有分柝和解讀能力的,説到底,最後要考慮的,是接種和不接種的風險對比。以新冠的感染 率和死亡率看,到下筆為止剛好約一年,美國3億3千萬人口,感染達3140萬,感染率高達9.5%%,死亡56萬,達感染者的1.8%,全人口計,一年間 的死亡率約0.17%,情況的嚴重程度,接種疫苗已是必然選擇。再看香港,人口750萬,感染人數11,607人,感染率約0.155%,是美國60份之 1左右,比美國好得多。死亡人數208人,死亡率達感染者的1.79%,和美國相若,但全人口計則極低。所以,香港是靠防疫措施降低感染率,但感染後的死 亡率没法降低。不過,感染機會是0.155%,一旦感染,死亡機會率是0.179%,即使倖存的98.21%,也要承受長時間治療的痛苦和可能的後遺症, 這個遠比子烏虚有或根本没有數據的副作用實在得多,除非有實質數據證明疫苗副作用出現概率高於0.155%且傷害高於感染新冠後的程度,理性的人,應該是 選擇接種疫苗的。現在竟然有人甘心承受0.155%的感染風險,反而捨棄接種近乎没有副作用的低風險疫苗,趨凶避吉,確是21世紀反智逆流的一個特出案 例。
果不然網絡和大數據不過代表訊息普及,並不代表知識普及,因為只有經過查證確認(veracity)後的訊息才能叫知識。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