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b2s-2020529double-standard-o-racism
-B2S
-29/05/2020

從種族矛盾看雙重標準
Double Standard over Racism

半世紀前,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的"I have a dream" 已成歷史名言,但他的夢至今仍是夢,既得利益族群没吸取教訓,今次 ”I can't breathe” 和 "black lives matter"(BLM),其中之一或兩者肯定會成為本年度風雲語句(sentence of the year),記於史册。加上疫情未息,會產生多大麻煩?不知道,可以肯定是仍未見頂。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是民權領袖,可用封聖來平息民怨,佛洛依德(George Floyd) 是草根平民,且有刑事案底,這招不能用,怎麽辦?

美國的種族矛盾,不單表面化,且根深蒂固,難以解決!看五眼聯盟是那幾個國家便知原因,就是法(高盧人)和德(普鲁士/德意志人)也没包括在内,白人精英之想法完全表露無遣。

其實,要解決種族矛盾,一是自然通婚,二是教育。英裔白人主體是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 Anglo-Saxon ),極重視血統純正和純潔,和黑人或有色人種通婚之意願遠低於其他歐洲白人,中南美(拉丁美洲)國家人種融合程度便高得多 (ref.: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Ethnic_groups_in_Latin_America);其次,公共教育以 愉快學習為理念,只重享受過程,不講「成品」質素,優質教育以私校為核心,服務對像亦以白人為主,故贏在起跑綫。黑人由南北戰爭至今,在資源不足,壓力和 動力欠奉之情況下,無法取得知識來改變命運;對他們而言,社會流動性不高,一直活在最底層。不改變這兩個基本因素,種族歧视無法消除

中國同樣有主體民族,一來佔比例高,超過90%,二來種族間之歧視並不嚴重,通婚相對自由;三來對少數民族之優惠政策確是有實質效果,除彊藏有外來干擾致略為緊張外,其他省的種族關係相對和諧。

透過通婚消解種族矛盾,中國歷代皆有事例,高層稱爲和親,像徵大於實際,平民大規模通婚才能達致融合。漢朝的南匈奴、晉之後的五胡(除最兇残的羯族和氐族 被近乎滅族)、唐朝的突厥,元明朝的蒙古,清和民國的滿族,很多都自然融入漢族中,現在漢族是人種融合之最終成品,近代基因圖譜分析顯示漢族血統純度高, 是數量和基因強勢長期融合之結果,實際上,整個東南亞區之人種、包括日本和泰緬越南等,基因相似度都非常高。

中華文明中,華夷之别,向來是建基於文化而非血緣,所以後天教育至關重要。現今少數民族有更多優待,其他民生事項也有政策上之傾斜,作用顯然爲平衡漢族之 知識優勢,避免知識被一族壟斷。有好事者説是從功利實用考慮出發而非真心促進民族融和,這類雞蛋挑骨之言類不值一哂,難道搞種族歧視和隔離才是正道?

未能做到種族平權卻聲稱平等自由之例子其實極多,西方人引為民主典範之古希臘城邦雅典(Athen),最高估計总人口40万,奴隶20万,公民16.8万 (应该是包括了自由民的数量),外邦人3.2万;較保守可靠估計:人口十五萬多,公民約5萬,約10萬是奴隸,外來旅客或商人5萬,真正能參與議政的是約 1萬多個20歲以上的成年男性公民,執政是500人議會。奴隸是雅典之主要生產力,公民人數2倍以上,没他們便没有雅典,實質上是奴隸社會,但社會政治歷 史教科書上都描述為民主社會,按這個人口分佈( Demography )作標準,今日世界上所有國家可能都符合民主國家之條件。

這類雙重標準或偏見的例子,學術界中並不罕見,翁靜晶小姐在社交平台曾記述在港大讀憲法學時的一段經歷,在模擬考試時因為指出英國憲法中充滿偽善成份而慘被評為C等,唯有在正式考試中大讚英國法律而獲A等評級。有關資料可參閲:

「....晶姐講,當年佢讀法律,賓利哥係教佢憲法嘅老師之一(仲有陳文敏)。學期之初,老師同學生講,鼓勵大家用不同角度、不同聲音去分析,只要有足夠 論證及法律基礎支持,即使學生政見同老師唔同,亦唔影響分數。但晶姐在模擬考試中,對《人權法》提出論點,力數英國人偽民主,以及撤出殖民地時種種「例行 破壞」,結果成績只得個「C」,而其他科都攞「A」。

到正式考試時,晶姐又再寫憲法論證,呢次就改變咗「立場」,猛讚美國同英國,狠批中國,最後就攞咗個「A」。成績公布後,老師仲致電向佢祝賀,佢話至今仍覺慚愧。」
Source: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25535

不難想像,九十年代後留學西方,然後在本港大學任教社科法學之學人,極大部份之學位,是從認同西方價值觀念而獲得,其中便必定須要懂得接受或容忍他們之雙 重標準。由於高等教育普及,大學生在量之提升下,伴隨著質之下降;他們更多依賴雞精筆記(懶人包)來考試過關,大多欠缺翁小姐那樣之獨立思考判斷能力。畢 業後、成為中小學教師之一批大學生,從學校到學校,對現實社會之複雜性認知更貧乏,對外間世界之理解是來自書本或傳媒,只能當這些來源之複讀機,假大空概 念啷啷上口,反過來還自命比那些用切身經驗或血汗打拼而走到今天之前輩更認識這個世界,成為禍害下代之共犯。

- 完 -